资讯中心

SEO资讯

首页 >技术资讯 > SEO资讯 >

26大关键词读懂北京“十四五”规划

  新京报讯(记者李玉坤徐美慧)1月23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提交市人代会审查。

  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涉及“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共建健康北京等诸多内容,勾勒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北京发展底色。新京报记者梳理出26大关键词,带你读懂北京“十四五”规划。

  交通篇:北京将推动构建世界级机场群

  四网融合

  摘录:“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加快构建圈层式、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四网融合”,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融合发展,让市民乐享“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解读:到2025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达到160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56%。北京将推动铁路与城市交通信息共享,安检互认,实现便利换乘。届时,丰台站、城市副中心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将建成,朝阳站、清河站等外围站点的客流转换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依托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城际铁路联络线等,在城市航站楼实现值机和行李托运服务,推广民航、铁路与城市交通联程联运服务,提升全链条出行效率。

  北京将与铁路部门共同推动科学分配铁路运行时刻资源,推进部分线路承担城市内通勤服务功能,实施城市副中心站、朝阳站、丰台站等站城一体化、高强度综合开发,打造新活力中心。此外,北京将建立轨道站点一体化开发的用地和建筑规模指标优先保障制度,促进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轴向发展;健全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轨道建设机制,提高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郊铁路

  摘录:统筹铁路既有资源盘活利用与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实施市郊铁路建设行动计划。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站点覆盖率显著提升。

  解读:北京将构建市郊铁路主骨架,整体提升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通密线,推进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新增京门-门大线、京九线等线路,提供“大站快线”轨道交通服务,实现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快速交通联系;加快建设平谷线,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京九线等向环京地区延伸,拓展快速通勤服务范围;盘活利用良陈线等小铁路资源,开发文旅新产品。

  同时,北京将做好市郊铁路站点交通接驳,方便乘客快进快出、安全乘坐。在新城等地区有序发展中低运量系统,有机衔接市郊铁路和地铁网,加快形成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市郊铁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标准体系。此外,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票制票价体系,鼓励市郊铁路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

  世界机场群

  摘录:北京将推动构建世界级机场群。

  解读:北京将加快大兴国际机场卫星厅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机场与北京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一站式服务”、与周边城市2小时内通达。

  北京还将推动强化京津冀机场群分工协同,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提升北京双枢纽竞争力,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场群,提升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枢纽地位。

  此外,北京还将发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双枢纽机场聚集辐射效应,打造以航空物流、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三大功能为主的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化临空经济示范引领区,并加强与天津滨海机场、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的分工协作。

  地铁

  摘录:增强地铁线网服务能力,织补、加密、优化中心城线网,建设丽金线、CBD线、11号线西段、19号线北延等线路,提高重点地区线网密度,增强就业中心与居住组团间快速联系。

  解读:北京将实施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等改造工程,对具备条件的线路实现快慢线交叉运行和同台换乘。北京将建设智慧地铁,建立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智慧安检新模式,集成安检票务体系,推广无感通行。同时,治理轨道振动噪声,开展既有地铁车站综合性改造提升,增设换乘通道和出入口。苹果园等综合交通枢纽在“十四五”期间将落成,五环路以外驻车换乘(P+R)停车场建设也将加快,为小客车换乘轨道交通提供便利。

  一体化交通

  摘录: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交通一体化网络,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解读: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交通一体化网络,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形成更加便捷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

  其中,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便是重要一环。规划纲要指出,北京落实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提升同城化效应。一方面,依托区域快线和市郊铁路完善“轨道+住宅”模式,通过大站快车便利通勤人员出行。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在建及规划项目,将于2022年建成京唐及京滨城际铁路,并加快京港台高铁(丰雄商段)建设,以促进北京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

  【声音】

  京津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就一定需要一个世界级的机场群,这是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发展路径。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需要跟世界通畅,这需要国际化航空枢纽为区域服务。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世界级机场群涉及的几个机场“分工”也相对明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主要服务于区域的国际交流;河北及天津需依靠这两个国际机场来作为国际门户,自身的机场则主要服务地方国内需求。通过机场间协作可以扩大机场群的服务范围。

  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机场群与其他机场群相比有着首都独有的优势,以新建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区域优势、交通便捷度等诸多方面,都在国内甚至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郭继孚

  经济篇:高水平落实“三城一区”蓝图

  双循环

  摘录:立足发挥消费需求能级高、服务供给能力强、国际资源配置影响大等优势,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枢纽。

  解读:“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依托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作用,展现“两区”开放新优势,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以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有效链接,形成核心对接枢纽。

  北京将建立更加有效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加快建设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引领、效率效益优先型产业为支撑的高精尖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重构。此外,将实施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工程,建设面向全球、兼顾国别特色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

  医药健康

  摘录:培育以生物医药产业带动大健康制造与服务配套发展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解读:北京将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北京将培育以生物医药产业带动大健康制造与服务配套发展的万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新药、新器械、新服务等细分产业方向,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将实施医药孵化器提升计划,开展园区联动型孵化试点,重点建设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型和中试型孵化器,创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型病房和研究型医院。

  在实施新药产业化工程方面,北京将推进大分子抗体药物、抗肿瘤创新药物等一批10万升以上规模医药生产代工基地投产,并支持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细胞治疗、单抗新药等10个以上国际原创新药落地转化。

  在实施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服务工程方面,北京将推动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全链条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华润生命科学园、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生命与健康科学小镇、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小汤山美丽健康产业园区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和医护康养产业集聚区。

  三城一区

  摘录:紧紧围绕聚焦、突破、搞活、升级,高水平落实“三城一区”规划蓝图。

  解读:北京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充分发挥一流院所高校、顶尖人才集聚优势,打造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创新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北京将进一步突破怀柔科学城,以支撑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核心,体系化布局一批设施平台、创新主体,加快形成战略性创新突破,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北京将搞活未来科学城,依托“两谷一园”,积极营造“龙头企业+中小创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高校”的创新生态,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两区

  摘录:全面激发“两区”新活力。全力建设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解读:北京将全面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深入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逐步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和要素供给体系,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更强的示范引领。

  北京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北京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优势,积极探索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抢占新一轮贸易竞争制高点。

  智能制造

  摘录: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筑牢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北京智造”。

  解读:北京将以智能制造为重要着力点,以智能化装备为重要基础,以智能工厂为主要形态,以智能化产品为重点突破,以智能化服务为延伸拓展,深度推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先进智造产业集群。

  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北京将培育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基础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主导权的龙头企业。

  北京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设计为龙头,以装备为依托,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为基础,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

  【声音】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发展阶段北京作为“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提档升级的引擎,建设好“两区”对于北京发挥在全国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中枢作用十分重要,这是北京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需求决定的。

  “十四五”时期,北京适应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北京理念、北京技术、北京标准、北京规则、北京管理等,以此代表全国去参与国际竞争。

  北京作为一个中国和世界重要的全球性城市,是一个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结合中枢,要以“两区”为抓手把这个结合中枢建设得更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民生篇: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中等收入群体

  摘录: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解读:北京将持续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经营主体市场决定、国有企业效益挂钩、科研院所知识导向的各类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待遇。

  北京还将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技能型人才收入。

  同时,进一步加大重点群体支持力度,抓好收入不稳定群体稳收增收,增加公益岗位,持续促进中低收入农户增收,巩固托底成果。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将得以落实,保障农民工收入无拖欠。此外,北京还将强化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定期发布企业、行业工资指导线,做好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基本报酬权等权益保障。

  疫情防控

  摘录:切实发挥好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哨点”作用。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建设完善监测哨点,加强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

  解读:北京将持续抓好口岸、社区、公共场所、特殊场所、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等监测。加强网络直报管理。发挥首都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强化信息追溯,落实全链条监督管理措施。健全更新各类防控技术指南。

  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和标准化建设也将加强,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址、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优化疾控专业人员配置,到2025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达到1.75人。

  北京还加强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医院布局,推进佑安医院新院区建设。优化各区救治资源配置,强化区级综合医院传染病救治功能,全市负压病房增至700间。每区至少拥有1支现代化、专业化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此外,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学位

  摘录:优化学前教育布局,更加精准投放学位,重点解决中青年人口稠密区的“入园难”问题。实施中小学建设专项行动,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实现新增学位16万个。

  解读:北京将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落实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保障制度,确保普惠性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启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专业指导,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坚决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基础教育则将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深化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持续增加优质资源覆盖面。北京将扩大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制度,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学区走教等方式,推动区域、校际师资差距显著缩小,完善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机制,通过市建共管、市建区办等方式,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新建17所左右市级优质统筹学校,引导鼓励中心城区高中寄宿部外迁,推进综合高中建设。

  房住不炒

  摘录:坚持“房住不炒”,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构建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住房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解读:北京将加大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针对中低收入家庭自住需求,大力筹集建设各类租赁型住房,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备案家庭保障率,新增供应套数占比不低于40%。新增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等政策性租赁住房供地占比不低于供应总量的15%,鼓励存量低效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改造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或公寓。加快高层次人才公租房和国际人才公寓建设。

  研究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支持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配套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租赁住房、周边配套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合理配置,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用。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享有同等权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租赁住房建设运营。

  同时,北京还将优化政策性住房供给。持续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建设,精准对接自住型需求。新增共有产权住房供地占比不低于供应总量的15%。强化房源建设市级统筹,结合不同区域申购需求试行跨区分配。合理控制共有产权住房售价。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分、供、管、退”机制,出台市场交易程序细则,促进共有产权住房资源在无房家庭间有序流转。

  【声音】

  关注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扩大内需的战略需要,而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消费,而消费既要有消费意愿又要有支付能力,这其中收入是决定性的。

  另一方面,我国跨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后,要更加关注共同富裕这一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整体上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关注缩小收入差距。“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便是化解收入不平衡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杨开忠

  协同篇:推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构架

  城市副中心

  摘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努力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成为北京发展新高地。

  解读:北京将实现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落实“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聚焦全市优势资源,抓好重大项目带动,实现主要功能节点支撑城市框架成型。

  副中心将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保持千亿以上投资强度,构筑高品质功能承载地。建设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和生态文明带,建成城市绿心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启动城市绿心体育中心建设;完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东六环路入地改造。

  建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完成第二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入;全面建成运河商务区起步区;高标准运营环球主题公园,谋划建设二三期工程;建成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

  北三县

  摘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原则,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

  解读:北京将加快骨干道路对接,与北三县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开通大站快车,保障跨市域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行,方便双向通勤。

  在培育创新引领的产业体系方面,北京将落实产业分工定位,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支持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推动北三县重点园区产业升级,探索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北京冬奥

  摘录:全面落实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主动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应对准备,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解读:北京将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沟通衔接,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共同做好筹办任务,深化赛事组织、场馆运行和外围保障,提升筹办工作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奥运新标杆”。

  全面完成场馆、冬奧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性计划,落实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不断提高场馆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水平,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

  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统筹做好交通、餐饮、住宿、医疗、安保、志愿者、无障碍等领域综合服务保障。

  雄安新区

  摘录:支持雄安新区提升承载能力,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

  解读:北京将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将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规划,促进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错位联动发展。

  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意见,系统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大工程。

  北京将支持雄安新区发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体系重要节点的作用,构建便捷通勤圈和高效交通网。建成京雄高速,推动雄安新区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建设,实现交通路网顺畅衔接。

  北京将加强京雄产业创新协同,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发展,支持北京企业拓展产业合作空间,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此外,北京还将加强京雄干部人才交流,持续选派优秀党政干部到雄安新区任职、挂职,支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到雄安新区工作。

  京津冀城市群

  摘录: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构架。

  解读:北京将推进环京周边地区融合发展。以一体化为目标,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固安、保定涿州、天津武清等周边地区发展协作,促进区域要素互补、职住平衡。

  北京将围绕疏解和承接,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比翼齐飞;强化京津联动,唱好“双城记”,推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学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推进大宗物资运输、口岸合作联动,实现同城化发展,并支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职业培训中心。

  增强“三轴”节点城市产业支撑,加强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区域节点城市要素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布局,增强配套能力;沿京津走廊,打造科技研发转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带;沿京保石走廊,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推进首钢京唐二期等项目建设;突出张承地区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科技冬奥”带动作用,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

  【声音】

  城市由小变大、由大变超大、逐渐演变成都市圈、连成一体后形成城市群,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规律。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则是北京发展到现今阶段、未来经济社会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形成这样的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城市群是一件必然事件。

  京津冀城市群是以北京为核心,进一步去辐射和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中,构建大都市圈配套的交通系统、生态环境以及产业等方面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对北京破解大城市病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过去担心的大城市病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能够做到结构改善,我们城市的承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城市的各个方面是可以做得更好的。——郭继孚

  生态篇:协同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一微克

  摘录:坚持多策并举,深化“一微克”行动,加大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解读:在控制移动源污染方面,“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积极推进运输“公转铁”、车辆“油换电”,大力提升建材等生产材料、商品车、电商快递等大宗物资铁路运输比例,推动公交(通勤)、环卫、出租、渣土以及市内邮政、快递、旅游等车辆基本实现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严格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推动存量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氢能源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

  在控制生产生活源污染方面,北京将实施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行业新建项目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削减替代。大力推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面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胶粘剂。深入开展石油化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治理,完善“一厂一策”管理。同时,精细治理扬尘污染,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025年力争达到60%。

  垃圾分类

  摘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基本建成垃圾分类收运、资源化处理和市场化运营体系,努力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标杆。

  解读:北京将继续加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完善生活垃圾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生活垃圾产生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主体责任,促进垃圾分类成为广泛自觉,推动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探索推广适合家庭和社区使用的厨余垃圾新型就地处理技术。

  同时,全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严格禁止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制品,推动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等重点领域减塑,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限制产品过度包装。

  在提高各类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能力方面,北京将高标准建设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高垃圾焚烧、生化处置能力,完善全市循环经济园系统布局,提高先进适用技术运营能力,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水平。

  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置能力达到3.1万吨/天以上,预留3000吨/天的设施储备建设条件,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燕山石化蓝翠鸟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设施。

  花园式核心区

  摘录:努力打造花园式核心区,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增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推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加强历史水系修复。

  解读: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除核心区外各区全部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核心区推广种好“院中一棵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强化生态功能置入,对平安大街等特色街道实施林荫化改造。同时,建设公园式中心城区,构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三级公园体系,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公园绿地服务基本无盲区的“公园城市”。具体来讲,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研究国家植物园建设;提升综合公园服务品质,建设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成长型公园;建设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园,注重个性化设计和多样化展示,完成50处以上公园绿地改造,因地制宜增设生态停车场、体育运动场地、应急避险场所。

  北京将加快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建绿,计划新建绿隔公园17处,有条件地实行10%自然带,形成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进一步完善市级绿道系统空间布局,建设绿道350公里以上。

  生态涵养

  摘录:严格施行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首都战略腹地和生态文明金名片。

  解读:北京将加强深山区生态保育,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修复,实施6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山区造林、350万亩森林健康经营,全面保护436万亩天然次生林,全面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提升山区森林质量。守护好以密云水库为核心的水源地,加强各类水库库滨带保护,以水库上游区域为重点,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600平方公里。

  统筹开展浅山区生态保育和环境整治,优化生态涵养区城区风貌,构建城区与郊野、平原与山区有机融合的绿化隔离体系,打造具有生态保育、休闲服务等功能的绿野单元。

  提升生态涵养区规划建设水平。严格落实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涵养区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坚持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强化全过程监督,严控河湖水域周边、山脚线以上开发强度。

  【声音】

  降低PM2.5是北京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随着PM2.5降低,进一步降低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微克”行动的持续推进,强调的一是在治理生态环境的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作为,二是全面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过程、每一项行动抓起。

  “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此前有着很多“不变”与“变”:“不变”的是降碳减污特别是减PM2.5协同推进的决心和行动;“变”的是以减碳带动降碳减污协同推进,更加重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杨开忠

  文化篇:打造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

  中轴线申遗

  摘录: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实施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太庙、社稷坛、先农坛等文物腾退、修缮与风貌整治,逐步恢复坛庙建筑群历史格局,力争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

  解读:北京将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腾退开放和综合利用,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在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方面,北京将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注重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展现古都北京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魅力。

  在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方面,北京将实施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开展核心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推进传统平房区地下文物保护,扩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最大限度留住老城历史印记。

  同时,北京还将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实施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太庙、社稷坛、先农坛等文物腾退、修缮与风貌整治,逐步恢复坛庙建筑群历史格局,力争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

  此外,北京还将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廊、棋盘路网和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研究开展城垣、城楼遗址等重要历史文化节点修复,完成皇城城廊沿线城市设计,强化老城整体空间形态。

  千年运河

  摘录:利用好千年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文化品牌塑造,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延续壮美运河千年神韵。

  解读: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发挥好文化带联结古今文化、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沿线区域发展的作用,构建融合历史人文、生态风景与现代设施的城市文脉。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利用好千年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文化品牌塑造,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延续壮美运河千年神韵。

  北京将高水平保护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强化郭守敬博物馆的节点作用,建设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等,整体保护通州古城核心区。

  此外,北京还将实现北运河通州段、通惠河、亮马河、潮白河部分河段游船通航,并建设潮白河森林公园、庆丰公园等一批滨水公园,推进坝河滨水空间景观提升,打造水清岸绿、文景共融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北京将统筹沿线空间建设数字体验中心,创办中国(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办好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等活动,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组建大运河文化旅游企业联盟,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

  长城文化精神

  摘录:守护传承好长城文化精神。加强长城抢险修缮,实施箭扣长城修缮工程,完成门头沟沿河城、昌平明长城、密云蟠龙山等点段保护,实现市域内长城全线无险情。

  解读:北京将守护传承好长城文化精神,加强长城抢险修缮,实施箭扣长城修缮工程,完成门头沟沿河城、昌平明长城、密云蟠龙山等点段保护,实现市域内长城全线无险情。

  一方面,北京将基本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集中打造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个核心组团,重现“居庸叠翠”“岔道秋风”等历史文化景观。另一方面,北京将加强长城考古研究,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上宅文化博物馆等建设,实施长城数字化展示工程,规划爱国主义教育线路,弘扬长城文化精神。

  此外,北京还将以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古北口、司马台等为重点,打造长城国际精品景区,组织开展长城文化节、长城主题演出等赛事节展活动,让游客更好体验长城文化。

  网红打卡地

  摘录: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打造更多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

  解读:北京将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广泛汇聚国内外高端文化要素资源,让蓬勃兴盛的文化产业为首都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到202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在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北京将加强文化产业空间的布局引导,完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北京将持续深化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打造引领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区。

  北京将支持各区发展定位清晰、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强的文化园区,推进798艺术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新华1949”文化产业园、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水磨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园等建设,形成一批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文化地标。

  同时,北京还将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打造更多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

  在研究建立重大文化项目和工程用地保障机制方面,北京将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建立全市老旧厂房资源信息台账,健全利用存量空间发展文化的实施机制。

  【声音】

  文化领域的建设一直是北京发展的重点,且重要性越来越高,这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讲好、讲透、做好,必须要依托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科技是其中一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则是另外一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

  北京不仅应该建成全国文化中心,未来也应该形成全世界的文化中心。

  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到“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这一“小”点,实际上是代表着三个方向,一是强调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二是强调文化地方营销;三是强调消费感受、体验在文化发展的作用。——杨开忠

26大关键词读懂北京“十四五”规划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徐美慧

  编辑陈思校对贾宁付春愔张彦君

顶部